close

原文連結:

原文發表時間: 2013/07/10

 

 

勇於迎戰,和善守天險與架構防禦工事,應該並行不悖。

各位朋友:

之前幾封信,我都是以國策顧問的身分寫的。這封信,我回歸到一個出版業者的立場。

先從一個故事講起。

一九八○與九○年代之交,我開始去中國大陸和同業交流。就在那初識大陸的階段,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有天我要送一位作者傳真機當禮物,手邊錢不夠,找一位大出版社的總經理幫我解決了問題。他帶我去另一家很大的店頭,用一張支票代我付款,傳真機就帶出來了。可我注意到一件不尋常的地方,就問他:「請問,你給他的支票怎麼沒填金額呢?」

「留給他填啊。」他很輕鬆地回答。

「啊?那他萬一填了很大的金額呢?」我照台灣的習慣,想到交給別人一張空白支票就緊張。

「不會。我們上頭都歸同一個單位管,誰多填什麼金額都沒有用。」他還很得意地再加了一句:「還要加什麼稅啊地很複雜,我填錯了還麻煩,交給他們填省事。」

那台傳真機是送誰的早就忘了,但是「我們上頭都歸同一個單位管」這句話,以及大陸出版業上下游一體主管的印象,可沒有。

兩岸對比

這次政府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受人詬病,原因不外三個層次。

1. 要談哪些產業類別,事前無人知曉,這種黑箱作業,違反民選政府的行政程序正義。

2. 涉及範圍如此之大,影響如此深遠的產業談判,沒有納入國家發展或安全考量的整體架構下思考,而只以一般商業談判視之,並企圖用一句籠統的「利大於弊」就略過對個別產業的影響不談。

3. 忽視兩岸個別產業的特殊不對等性,實際談判策略與技巧遠不如對方。

出版上下游相關產業,正是這種特殊不對性的代表。

如果我們的政府官員多少用心一點的話,不難發現兩岸的出版上下游產業,呈現以下的對比。

台灣:

一、一萬五千家 (登記有案的)出版社、七千六百家印刷廠、四十家發行商、八百家書店;全部民營,沒有國營業者,分屬不同行業、不同政府主管單位;經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賺取利潤來生存發展;

二,絕大部份都是小型業者,除去港資集團等特殊情況的例外,上下游這麼多公司最常見的資本額在幾百到幾千萬台幣。

中國大陸:

一,五百八十五家出版社全都是國營,均為新聞出版總署及更上級的中宣部所主管;並且在「造大船、出大海」的政策下,集結為三家國家級出版集團、二十七家省級出版集團;每個集團都同時經營出版、印刷、書刊發行、書刊零售四個行業,擁有豐沛的政策支援和資源;

二,資產規模都極為鉅大;光省級出版集團裡,江蘇鳳凰出版集團的總資產就是兩百億人民幣。

這次政府在《兩岸服貿協議》中,一次開放了印刷、圖書發行、圖書零售,是一口氣打開了出版上下游產業鏈的三個環節。再加上在台灣做出版,既不需要出版社登記,又沒有書號控制,是人人可為之事,所以許多官員還一直在說這次並沒有開放出版業,是沒有意義的囈語。

信心、警覺,與準備

《兩岸服貿協議》產生軒然大波之後,我看到台灣可貴的現象是:儘管兩岸在許多地方對比懸殊,但是許多業者,尤其是一些沒有大集團庇護的小型業者,毫無懼戰之心。很多人儘管也對大陸鉅型出版集團一旦以分身進來而有憂慮,但還是相信以台灣自由、開放環境下所培育的創意動力,自然另有生存和競爭之道。

我當然也相信如此。

多年前,我接受一次採訪時說過這麼一段話:自由與開放的思想和社會環境,是創作和出版的最重要土壤。台灣與大陸相比,最引以為傲也有信心的就是這塊土壤。只要大陸在自由與開放的思想和社會環境上還落後,我們就該自信於自己一定處於領先的局面。如果有一天他們的自由與開放領先我們了,那我們更該歡欣,因為,那時我們就可以參與那個廣大市場開發了。

但是,我也相信:有信心與勇氣迎戰外敵,和有警覺不要門戶洞開、天險盡撤,應該是並行不悖。應守之險不守,應架的防禦工事不架,卻只強調自己有接戰的勇氣和能力,智者所不取。

多算者勝,是任何競爭都不變的真理。我們一方面思考如何迎戰,一方面為什麼不趁機多檢視一下自己的環境,思考一下還有哪些補強、應變的工事要做?

譬如:

印刷業如果因為新的變化,出現出乎常理的殺價競爭呢?甚至影響擴及上游相關出版業者的成本結構呢?
我們需不需要趕快把「圖書定價銷售制」立法,以免大陸目前已經在發生的三五折割喉戰蔓延到台灣?
我們需不需要把多年來圖書館採購受限於《採購法》的「最低標」問題解決,以免未來只有特定實力雄厚的供應商會持續以低價折扣把持圖書館供書?
大陸二渠道出版在台灣目前就已經有許多代理人在運作,未來如果更多主渠道、二渠道來台灣都採用代理人運作?

當我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由於兩岸出版相關產業的背景差異如此懸殊,是和我們面對任何西方國家,甚至韓國、日本等國家競爭都不同的問題。

何況,政府在這次《兩岸服貿協議》中,根本沒有為我們爭取到對岸比較相對等的開放。

我們應該思考和討論的事情

我曾經聽韓國出版同業感嘆:根據他們的研究,真正要成為一個出版大國,必須有六千萬人口的國內市場腹地來支持。而南韓只有五千三百萬人。

不論這個說法有什麼根據,我們都知道:台灣只有二千三百萬人的市場腹地,是狹窄的。

為近我看到電子業、旅遊業等其他行業的代表性人物,或是參與過WTO談判的官員等,固然有和其他行業相通之處,或者「開放才會加強我們的競爭力」。

出版部故然有其他行業相通之處,但也有特殊之處。台灣的電腦、手機、電視,或者腳踏車、網球拍、耶誕燈飾,這些產品都可以走出兩千三百萬人口的侷限,迎向全球六十億人口的市場。但我們出版的書刊不同。書刊的使用者,必須使用同樣的語言。所以我們出版的絕大部份的書刊要走出台灣,擴展市場腹地,只能西進,以大陸十三億人口市場或其中的某一部份為目標。但是如果大陸市場根本沒有開放,我們(就算)加強了的競爭力要用到哪裡?

這次政府在《兩岸服貿協議》中,到底為我們出版上下游業者爭取到什麼相對等的開放?他們的說法,到底是否屬實?

譬如:

他們說是為了印刷業爭取到大陸開放商業印刷,是嗎?
他們為繁體字書進口爭取到「綠色通道」,夠嗎?
他們開放大陸的業者可以來台灣「跨境服務」,卻爭取不到對岸對我們業者有同樣的條件,為什麼?
他們接受了許多大陸和他們說沒法開放的理由,把長期的障礙再繼續障礙下去,這樣稱職嗎?

不論產業、企業,要加強競爭力,都應該有機會出去,去別的市場攻城掠地,大展身手。台灣當年經濟起飛,政府有各種獎勵、補助條例鼓勵各行各業的業者提著零零七公事包,去世界各地開闢市場。然而,對絕大部份只能以中國大陸市場為出口的台灣出版業者,過去在國共武力對抗的年代無法去開拓,是自然的;在李登輝「戒急用忍」和民進黨執政鎖國的時代無緣去張望,是要忍受的;但為什麼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大開兩岸三通,進行各行各業的交流時,仍舊全然沒法為我們開拓新的市場可能?

我不只一次建議過政府高層:政府如果要真正積極為台灣的出版業和對岸談判,必須把出版的上下游綑綁在一起,「團結力量大」地和對方談判(雖然這個「大」和人家比起來仍然是「小」)。甚至,今年四月,包括王榮文、殷允芃、我,還有其他一些出版同業和文化部談到如何面對大陸市場時,當天大家的結論也是:如果出版業上下游各自去談,對方根本沒有理會我們的必要,只有把出版上下游,以及相關環節綑綁起來,以一個大集團的樣貌來試試,才有個起碼的立足點。所以我很訝異也遺憾的是,文化部後來不但沒有往這個方向努力,最後還接受了經濟部的說帖,在台灣本土就把印刷業切割出來開放給對岸。

我相信的

我相信:在一個民主社會,公民要監督政府做應做的事,也要自己準備好自己要走的路。

我自己一直在努力思考的是:身為一個台灣出版業者,除了西進大陸市場之外,如何從其他地方開拓那個「六千萬人口」的市場。

於是我決定進行一項越界的挑戰。我要從一個台灣的傳統出版業者,轉型為一個國際舞台上的數位出版業者。我相信,這如果成功,不但會給我自己的事業開啟一個新的世界,也可以給台灣許多其他中小型業者有所參考。

只是踏上這個路途之後,實在太遙遠也艱辛了。

為了思考數位出版的本質和特點,我花了十三年時間。

為了實際體驗市場的最前沿,我從去年四月隻身去紐約居住,進入漫無邊際的黑暗去摸索,甚至有一天騎著駛酷達被計程車撞翻。

不過事情逐漸有所開展。

近四年來,我們開發的一個數位學習產品,今年起連續拿了國際知名的iF設計大獎、美國有四十六年歴史的教育界AEP 大奬,以及十月份才會正式公布的紅點 Red Dot 大獎。(其他入選決選的獎項還不在內。)

四月底,我找到了思考十三年的問題的答案。

為了找一名可以在行銷上運籌帷幄的大將,我們尋覓經年,也終於找到了願意從跨國公司的高階主管跳槽來共襄盛舉的總經理。雖然前途挑戰仍多,但我們有了嶄新的起點。

我應該集中更多心力於紐約事業的開展。

只是對一個十八歲從韓國隻身來台,之後人生的一切成長和發展都受益於台灣出版業的人來說,這裡是他所有感激與信心的根源。在一個大變動的時刻,我不能不說出我看到的和我相信的事情。

七月十四日的公聽會

就《兩岸服貿協議》和出版業上下游有關的議題,我自己所有要說的話都說了。

接下來,歡迎您來參加七月十四日(星期天)在台北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的四場公聽會,大家共同討論相關的議題。

這本來是政府要啟動諸如《兩岸服貿協議》如此重大的談判時,理應事前召開對相關產業影響的公聽會。但政府這次沒做,因而只好由民間接手,在事後補做政府應做而沒做的事情,再轉交給政府。

聽說那天因為颱風尾帶來的雨水可能很多,但還是希望您能來。

沒有您的參與,這個討論會缺乏意義。

祝大家順利

郝明義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七月十日

附件:

七月十四日(周日)出版上下游產業公聽會

(原訂於七月十三日及十四日兩天舉行。但因蘇力颱風的因素,將議程濃

縮於七月十四日一天舉辦四場)

最新訊息請注意 www.SaveTaiwanReading.com

上午九點半至十點四十五分:印刷業

上午十一點至十二點十五分:發行及零售業

下午一點半至兩點四十五分:出版及雜誌業

下午三點至四點十五分:綜合及政府談判程序與策略

每場公聽會,均由各相關產業公、協、學會等代表將會出席共同主持。

地點:華山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紅磚區花草雨林館(西5 館)

(北市100 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 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F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